容積獎勵放寬:都更、危老政策迎重大利多

容積獎勵新規上路:老屋改建的全新契機

內政部於近期宣布修正《都市更新條例》的容積獎勵規定,進一步放寬適用範圍,為都更與危老政策注入新的活力。此次修法將針對全國約8,216棟六層樓以上的合法建築物及27萬戶住戶提供實質利多,進一步推動老舊建築的更新與改建計劃。

本次修法不僅擴大容積獎勵適用對象,還同步規劃將相關政策延伸至危老建築,通過簡化流程和擴大誘因,期望加速台灣老舊建築的更新作業。以下是針對此次容積獎勵新規的詳細解讀,以及其對都更、危老政策的潛在影響。


什麼是容積獎勵?

容積獎勵是指在建築物重建或改建過程中,允許建築物新增一定比例的建築容積,作為參與都市更新或危老改建計劃的誘因。

容積獎勵的作用

  1. 提升經濟效益:新增容積可用於增加樓層數或住戶數,提升建築開發的經濟價值。
  2. 降低重建成本:透過增加容積,分攤重建費用,提高參與改建的意願。
  3. 加速都市更新:藉由容積獎勵政策,吸引更多老舊建築參與都更與危老改建計劃。

修法亮點:都更條例容積獎勵的擴大適用

內政部表示,此次修正的《都市更新條例》容積獎勵辦法,將原本的適用範圍從僅限「已興建完成」的合法建築,擴大至「已申請建照」的建築物,讓更多建築物能夠享受容積獎勵的紅利。

修法前的限制

過去僅有在實施容積管制前「已興建完成」並取得使用執照的合法建築,才能申請容積獎勵。這意味著許多已申請建照但尚未完成興建的建築,無法享受相關優惠。

修法後的改變

  1. 適用對象擴大:將適用範圍放寬至實施容積管制前已申請建造執照的建築物。
  2. 增加參與誘因:根據當時核准的容積率計算獎勵基礎,大幅降低重建障礙。
  3. 政策影響範圍:預估可惠及8,216棟未取得使用執照但已申請建照的合法建築物,包含約27萬戶住戶。

危老條例的容積獎勵同步放寬

除了都更條例的修法,內政部國土署也透露,危老條例的容積獎勵辦法將比照都更條例進行調整,進一步加速老舊危險建築的重建進程。

危老條例的政策亮點

  1. 簡化審查流程:無需再經過立法院審議,直接透過修正容積獎勵辦法實施。
  2. 同步放寬認定:與都更條例一致,針對申請建照的建築物提供容積獎勵。
  3. 雙軌並進:危老條例與都更條例的容積獎勵政策同步推進,有助於加速老屋重建計劃。

修法的實質影響

對都更政策的助力

此次修法針對原容積獎勵的不足之處進行調整,特別是針對老舊建築的耐震不足問題,有望大幅提升民眾參與都更的意願。

舉例說明

  • 過去:原建築容積可能僅能興建三層樓,重建後獎勵增加有限,難以吸引住戶參與改建。
  • 修法後:依當時申請建照的核准容積率計算獎勵,可讓建築容積大幅提升,吸引更多住戶參與。

危老建築的更新加速

危老條例修法後,許多過去因容積不足而無法推動的危老案件,將能享受容積獎勵的利多。這將直接解決老舊危險建築的重建障礙,促進都市更新效率。


各界對修法的反應

地方政府與建商的支持

多數地方政府與建築開發商對此次修法表示支持,認為此舉將有效解決重建過程中的經濟障礙,吸引更多住戶參與改建。

專家對環境與都市規劃的擔憂

然而,也有部分都市規劃專家擔心,容積獎勵的擴大可能導致過度開發,進一步影響都市交通與基礎設施承載力。


未來展望:都更與危老的政策推進方向

加強政策宣導

內政部應進一步加強對容積獎勵政策的宣導,讓更多住戶與建築業者了解政策內容,降低參與更新的心理門檻。

強化公共基礎設施

為應對容積增加可能帶來的都市壓力,政府應提前規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,確保都市更新與發展的平衡。

推動全國性老屋改建計劃

此次修法為都更與危老政策提供了新的契機,政府可藉此推動全國性老屋改建計劃,提升整體建築耐震能力與城市居住品質。


結論

容積獎勵政策的放寬,對於台灣老舊建築的更新與重建具有重大意義。不論是都更還是危老政策,此次修法都將降低參與障礙、提升改建誘因,讓更多住戶受惠。然而,未來如何平衡開發與都市規劃,仍是政策推進過程中需持續關注的課題。

隨著容積獎勵新規的逐步實施,台灣的都市更新與危老改建計劃有望迎來全面提速,助力城市面貌煥然一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