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趨保守 土地與辦公室市場仍現亮點

2025年第2季投資信心趨勢解析

ICI指數回升但仍偏保守

根據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(CCIM)公布的「2025年第2季台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(ICI)」調查,整體指數回升至97.06點,較上一季略有提升,但仍低於100的樂觀門檻。政大地政系教授林左裕指出,此回升主要受到部分產業表現支撐,但投資人整體信心仍受以下三大因素影響:

1.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擴大:出口導向產業面臨挑戰,牽動工業地產與廠房投資審慎。

2.新台幣升值壓力加劇:使外資購地成本上升,對跨國不動產投資造成遲疑。

3.中國商品傾銷影響本地製造業:造成供應鏈壓力,連帶影響產業型辦公空間與工業不動產發展。

雖然總體經濟指數略升,但此數字反映的是「保守中的觀望」,市場參與者多以「選擇性布局」策略應對。


辦公室市場:AI產業注入成長動能

投資信心維持在樂觀水準

雖然辦公室市場ICI指數小幅下滑1.5%至113.97點,但仍處於明顯樂觀區間。根據信義全球資產副總經理歐人彰的觀察,AI產業與大型企業總部的自用需求,已成為支撐商用辦公室市場的兩大主力。

都會區更新帶動新興熱區

特別是在北台灣地區,辦公需求集中在以下幾個區域:

台北市舊市區再發展:中正區、信義區辦公大樓進行都更計畫,吸引高科技及金融業進駐。

南港輝達進駐效應:帶動北士科、新莊與土城廠辦區的租售需求熱絡。

高雄亞灣與金融專區整合:台積電、鴻海、AMD等企業在南部設點,進一步提升高雄辦公室市場的價值。

企業選擇自建或長租的趨勢愈加明顯,反映對於未來營運穩定與節稅考量的高度重視。

土地市場:發展策略從「全面布局」轉向「精準落點」

北部信心回升 中南部面臨資金壓力

CBRE世邦魏理仕不動產估價師施甫學指出,土地市場出現明顯區域分化:

北部市場:因開發潛力地段稀少,業者對捷運聯開、都更案表現出高度興趣,相關標售案仍有不錯的參與度。

中南部市場:則受建築融資緊縮與房貸限制雙重壓力影響,開發信心下滑。標售市場出現「低投標、低溢價」雙低現象,業者多轉向風險較低的合作模式,如合建分回與都市更新。

壽險資金布局策略轉向

壽險業者在地產投資策略上也出現轉變。過去偏好購置收益型資產(如商辦出租),但近期逐漸轉為購地自建出租模式,以提升整體報酬率:

台灣人壽:積極在新北與台中工業區購地。

國泰人壽:投資物流倉儲設施,因應電商與AI運算需求。

此一轉變顯示大型法人投資者正重新評估風險與報酬結構,並調整布局策略以因應未來市場變局。


科技應用成商用不動產市場新支撐

PropTech與AI融合應用提振市場信心

紅色子房瑞德資本董事總經理蘇明俊指出,儘管市場整體仍處於盤整期,但AI與PropTech技術的實務導入,正為商用不動產市場注入新的活力:

AI與房地產融合的應用方向:

◆AI估價模型:提高地產評估準確度,降低投資風險。

房市預測分析:透過大數據分析租售趨勢,協助投資決策。

虛擬看房與沉浸式體驗:提升商辦空間展示效果。

智慧建築管理系統:優化能源使用、保全與維運效率。

在這些科技的輔助下,即使房市整體動能稍弱,辦公與開發型資產仍能保有相對優勢,並吸引具科技導向的企業進駐或投資。


結語:保守之中尋亮點 精準布局成未來關鍵

2025年第2季的ICI指數雖然顯示出投資人的整體謹慎態度,但辦公室與土地市場仍展現出結構性亮點。隨著AI與科技產業聚落的擴張、壽險資金投資策略調整、以及PropTech應用的日益成熟,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仍具潛在成長動能。

投資人未來在布局上,建議採「保守中求機會」策略,重點關注:

1.科技產業與高附加價值產業聚落周邊地區

2.具都更、聯開潛力的核心地段

3.與新科技高度結合的智慧建築與綠建築項目

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,唯有掌握趨勢、精準選點、靈活應變,方能在保守氣氛中穩健布局,創造中長期的投資價值。